装配式建筑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在现阶段推行中也存在着各种难点亟待解决
人气:发表时间:2019-10-08
2017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政策的提出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引导,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的探索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策,并以示范城市和项目为引导,各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无论在用工、用时及四节一环保上都比传统的建筑具有更好的优势,其对社会绿色发展的意义重大,对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也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但装配式建筑有诸多的好处,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是什么制约其快速发展?

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高能耗、机械化水平低等,建筑行业亟待面临着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
是什么制约其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国情上
我国地域广阔,抗震等级要求不一样,针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不足,装配式建筑减震隔震等先进技术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实践经验。
2、技术角度
我国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体系,采用等同现浇的结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均为通过可靠的竖向钢筋连接技术、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经过建筑构造(防水防潮)设计保证建筑达到等同现浇体系的实用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从设计施工而言,竖向连接钢筋技术单一,节点、拼缝多且连接较为复杂。外墙防水节点、保温节点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外墙渗水现象容易发生。
3、劳动力
中国劳动力成本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产业工人缺失严重,对于精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装配式建筑,中国的劳动力水平明显不满足现代化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
4、设计角度
中国的设计人员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尚存在起步阶段,且目前的设计人员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加工及施工不是很理解,缺乏安全性、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大部分项目依然需要预制构件的二次拆分,不符合装配式建筑整体设计要求。国内的设计标准程度相对较低且复杂多样,不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多组合少规格”的设计要求。
另外,目前的针对装配式建筑图审制度和图审人员的专业水准尚未形成系统,在某些方面也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
5、成本角度
毫无疑问的是,目前中国装配式的发展始终无法逾越“成本”的因素,装配式成本在现阶段比现浇结构的成本要高每平米200-900元。
以剪力墙高层或小高层住宅为例,当仅水平预制构件如楼梯、楼板、空调板时(预制率<15%),此时成本增量约150-220元左右,当增加竖向构件时(预制内墙板、外墙板)时(预制率大约30%-40%左右),其成本增量在水平预制构件基础上再增加每平方350-500元。
低层住宅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则更高。重复性的税率和建厂、产业化设备及工艺的投入成本、预制构件带来的成本增量以及设计费、专家咨询费、监理费和运输吊装费用的增加,这就是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难下、发展艰难的主要成因。
博悦佳轻质隔墙板咨询热线: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
同类文章排行
- 青岛已累计培育123个智能建造试点项
- 全国首个智能建造装备管理平台在苏
- 安徽将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 合肥将“严管”装配式建筑实施
- 江苏“住有所居”扩容精进
- 四川绵阳加快推动建筑业“建圈强链
- 烟台:“四好”建设 助推建筑业转型
- 山东聚焦“好建造” 完善工程质量安
- 合肥打造全省首个建筑业总部基地片
- 漳州市住建局:解码绿色建筑 共享低
- 会呼吸的窗能保温的墙,绿色节能住
- 国家统计局: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房
- 江苏启动两大提升行动建设“好房子
- 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绿色化、智能化
- 国家标准执行在即——各地多措并举